第二部分 企业伦理与公司行为的道德透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曾子《大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企业契约经济与道德契约结构、企业伦理道德功能与信用管理机制内容要求
2.把握公司行为的道德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3.明确公司道德行为的现实价值;理解公司失德行为的伦理思考
4.熟悉217份企业伦理道德问卷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伦理
公司行为
公司治理
公司道德行为
公司失德行为
引导案例:
同仁堂以德服人的故事(视频)
德诚信:铸同仁堂金字招牌(PPT)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现代企业怎样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雇员、顾客、供货商、竞争对手、社会组织、政府团体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现实的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问题,表现为可查验证的公司行为。
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关系
政府
雇员
消费者
所有者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外资本证券市场少数公司诚信缺失严重,将上市作为圈钱的手段,为此不择手段炮制假账,虚构盈利,蒙骗公众,谋取私利。从而引起不少知名上市公司因巨额造假纷纷破产倒闭。
中外社会的企业腐败现象甚是严重,层出不穷的企业失德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很有必要对契约经济与道德契约、企业伦理环境与公司道德行为展开分析。
目录
一、契约经济与道德契约
(一)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公信原则
市场经济需要机会均等的、效率均等的公平公正公开公信原则要求表现在:机会均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公平公正公开公信观首先与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关,是经济发展战略抉择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体现公众信用为主体的信用经济,以诚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石
(二)市场经济是契约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契约(合同)来确认、来实现的,所以,市场经济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契约信用经济。
契约道德是市场经济重要的道德基础。签订契约和履行契约的基础是契约道德,即日常提到的信用。契约失效就是经济失信。
(三)道德契约的规范性要求
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所依据的契约(合同)从本质上讲是道德契约。
1)买卖是建立在交易各方相互意见一致的合意基础上的。各自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一切当事人都有约束力,契约必须信守。
2)契约包含买卖是交易各方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按各自的意志自由选择的结果。任何第三者包括国家在内,都必须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
3)改善实现道德契约的环境。
(四)信用机制与有序竞争
1)有契约必须履行,必须讲究信用。有契约而不履行,就是不守信。
2)信任,作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期待,本身就蕴含着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
格力电器诚信经营(PPT)
二、企业伦理功能与信用管理机制
(一)企业伦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功能
一方面市场经济不仅需要道德调节和道德资源(规范、秩序、文化价值支持等等),而且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本身也可以转化为一种“资本”、一种“效益”或“价值”。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种先进的社会化经济体制方式,已经内在地包含着相当程度的道德合理性,
(二)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直接表现
利益驱动,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来看,是市场机制的必然表现。从个人来看,利益驱动是他成为商品生产者或者商品交换者必须遵循的。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他的商品交换价值,他必须权衡利害得失,以经济利益作为交换活动的主要准则。
【网络链接2-1】
关于钱的忠告
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位”,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丽”;
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关于钱的忠告
钱可以使你富裕,但也可以使你空虚;钱可以使你成功,但也可以使你一败涂地。流汗的钱,使你幸福坦然;集资的钱,使你力量无边;援助的钱,使你感到温暖;奖励的钱,使你加倍实干;节省的钱,该你美德璀璨。
钱是生活之必需,又是万恶之根源,就看你如何驾驭!
(三)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构建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中国现阶段信用制度的设计前提与依据是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特色在于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机融合一体,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兼顾中国具体国情,有别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
解决诚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中国企业报》
解决企业诚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高尚全认为,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解决诚信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解决诚信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将来从制度上建立严厉的惩罚制度,使得不守纪律的人、搞假冒伪劣的、搞欺诈行为的寸步难行,倾家荡产,名誉扫地,不得安宁。
信用建设重点是企业。
解决诚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中国企业报》
社会信用包括三个层次的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这些都很重要;其中个人信用是基础,企业信用是重点,政府信用是保障。
三个层次的信用都必须抓好,但重点是企业信用。同时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市场体系。市场经济要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要靠中介组织发挥作用,政府要重视和推动这个问题。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把信用环境创造好。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作为环境营造者,不要动不动就抓在手里,要发挥中介组织和企业的作用。
我国政府、企业与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1)塑造信用政府,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建立企业信用,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3)培育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尽早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的市场化
1)塑造信用政府,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做到:
①要转变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②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和感召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
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动态企业信息数据库。
④要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2)建立企业信用,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做到:
首先,要从控制交易全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强调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地处理各项程序。
其次,应使相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专业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做不好,是因为未将信用管理当作一种管理专业化加以对待。
3) 培育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尽早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的市场化
①实行严格的准入、限量和管理制度。
②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发达的信用服务业。
③政府部门应对信用管理公司实行联合年检,加强对信用中介行业监管,确保年检结果客观、公正。
④重视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
重点突破: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切入点的选择
(1)产权制度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突破口
(2)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产权制度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突破口
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的经济必定是不讲信用的经济。产权制度就是使人们有一个稳定的长期、预期的制度。要使经济责任直接且有力地约束失信行为,最根本的在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信用的基础就是产权,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能给人们提供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必须改革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财产的真正拥有者。
2)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个人基本账户体系,加强以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互联网络建设。
②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实码制,逐步建立区域性、行业性,最后发展到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以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性。
③建立个人信用管理机构。
2)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④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担保制度。
⑤培育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中介机构。
⑥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
⑦健全信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红顶商人:胡雪岩
真不二价、童叟无欺(PPT)
法德并举建设:重德守法是培育信用制度的根本之路
1)制度伦理化
由制度内在的系列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构成,并通过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以及体现这些基本制度的各种体制、法规、典章和条例、公约、守则等具体社会生活规范来表现。
2)道德法律化
一是为基本道德,即维持社会生活所必需要求的最低限度道德──诚信立法,有利于社会守法和减少违法的程度。
二是建立践履道德法律化的制度管理和制度约束。道德法律化后的效力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社会成员对道德的认同和遵守。
培养信用专业人才队伍是企业信用管理的迫切需求
推进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要求决策者及执行者,必须具备个人信用管理的素质结构。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和造就专业人才的教育环境,关系到企业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成败。
三、公司道德行为的现实价值
(一)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公司行为必须合乎道德规范
如果人类不重视伦理道德,即使社会再进步、法制再健全,科学技术也可能成为人类毁灭自身的利器,人类也就不可能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丰硕成果。
(二)企业道德行为存在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之中
市场经济体系按照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以及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到效益好的项目上去,给企业以巨大压力和内外部动力,实行优胜劣汰。
(三)企业道德行为是提高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的关键
(四)企业道德行为是锤炼企业自身创新精神与竞争优势的永恒动力
(五)公司道德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最基本层次
第一,公司道德治理机制内生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之中。
第二,公司道德治理机制的运行将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
第三,道德治理机制将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稳定性。
四、公司失德行为的伦理思考
(一)利益驱动与“道德滑坡”
利益驱动,说到底就是金钱驱动,崇尚个人利益至上,追求金钱万能。事实上,虽然没有金钱,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能办事,但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滑坡”论只注意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消极现象,没有看到利益驱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巨大作用。
(二)“道德滑坡”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我们需要用新的道德观去评价他们的一切行为,而不能因为他们要追求利益就谴责他们“道德滑坡”。
企业家的八种“原罪”—— 《大家文摘报》
一宗罪:虚假出资罪虚报注册资本罪, 代表案件:顾雏军案;
二宗罪:非法集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代表案件:唐万新案;
三宗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代表案件:铁本案;
四宗罪:操纵证券罪,代表案例:周正毅案;
五宗罪:非法占用农地罪,代表案例:杨斌案;
六宗罪:贷款诈骗罪,代表案例:新疆啤酒花案;
七宗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代表案例:郑俊怀案;
八宗罪: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代表案例:黄光裕,重判14年。
(三)“委托——代理”失灵对公司失德行为的分析
委托代理的运行机制
民众与国家公共权力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
民众与官员多层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运行失灵
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的特征。
信息不对称代理失灵。
委托人对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监督不力,是因为:
监督成本过大。由于代理的链条增长,增加了公共权力的执行监督成本;
监督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监督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上述两条中,关键是第二条。委托代理链条长,监督成本增大,监督者本身也没有积极性,即便监督成本为零,监督者也不会进行监督。
制度上的漏洞所致
高度集权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腐败:做假。
①个人腐败做假与组织做假
②低级个人和高级个人做假
③会计做假的隐蔽性
④做假惩罚与风险
五、关于企业伦理道德217份问卷调查与现实反思
(一)样本设计及调查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调查从问卷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近半年,共收回问卷217份,经过分析,认定有效问卷216份。问卷在设计时,共列示18道题,每道题都有四个选项,对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只填首选,如果必要亦可多选。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大中型企业中高级职员、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注册会计师与律师)高等院校教授专家与研究生。
![](2.gif)
分析:(1)回答“一般”和“较差”的合计为83.79%,占绝对优势,其中回答“一般”和“较差”的各占大约一半。这充分说明我国目前公司伦理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2)选择“不好说”的占12.96%,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不好说”实际上是在“一般”和“较差”之间难以抉择。
(3)很少有人选择“很好”(占3.24%),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我国目前公司伦理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3.gif)
分析:(1)56.50%的回答者听到的关于本问卷的主题是“职业道德”。从个人角度考虑伦理道德问题是一个误区。
(2)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伦理”这个主题,这个概念比较狭隘,排斥了“工业伦理”和“服务业伦理”等范畴。
(3)回答“公司伦理”和“企业伦理”的分别占9.87%和7.17%。 “公司伦理”或“企业伦理”是从公司或企业角度考虑社会道德问题,企业受限于政府或社会,这正是公司或企业遵守法律精神的原因所在。
![](4.gif)
分析:(1)56.50%的回答者听到的关于本问卷的主题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个人角度考虑道德问题,但是个人是企业雇员,受制于企业,不具有独立性,所以笔者认为:从个人角度考虑伦理道德问题是一个误区。
(2)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伦理”这个主题,这个概念比较狭隘,排斥了“工业伦理”和“服务业伦理”等范畴。
(3)回答“公司伦理”和“企业伦理”的分别占9.87%和7.17%。
![](5.gif)
分析:(1)选择“赞同”的排在第一位,选择“非常赞同”的排在第二位,选择“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合计达到82.87%,充分说明伦理经济已经深入人心。
(2)选择“无所谓”和“不赞同”的共计17.13%。我们希望这组数据能够反映伦理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真实地位。
![](6.gif)
分析:(1)此题是一道多选题,216位回答者的选项合计为379项,选择“职业道德”的(占32.19%)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位,选择“企业文化”的(占28.50%)紧随其后,其次是选择“行业规范”(占22.69%)和“经营哲学”(占16.62%)。
(2)四个选项所占比例都不高,最高的也只有32.19%,说明人们对公司伦理道德涵义包括范围的认识模糊不清.
(3)在收回问卷中,A、B、C、D全选的,达到十分之一,说明公司伦理道德的涵义包括所有四个方面。
![](7.gif)
分析:(1)选择A、B两项的为91.20%,支持“伦理道德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2)选择C、D两项的比较少,分别占4.63%和4.17%,反对“伦理道德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3)本题统计数据显示,在伦理道德认识上,90%以上的人持肯定态度,这是令人欣慰的,至少说明人们已经从思想上认识到公司伦理道德的价值。
![](8.gif)
分析:(1)选择A、B的占94.86%,占绝对优势。(2)C、D合计占5.14%,占绝对劣势。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呼唤企业改革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我国到底该如何改造企业,如何建设企业?答案是:向西方国家趋同,建立企业伦理道德体系,注重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在基本伦理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运作企业。
![](9.gif)
分析:(1)选择“比较重要”的占51.61%,排在第一位,选择“非常重要”的位居第二,占29.95%。说明人们对“公司伦理道德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作用”的理解还不够彻底。
(2)选择C、D的占18.43%,占绝对少数,说明“公司伦理道德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这是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进步,而伦理道德毫无疑问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10.gif)
分析:(1)选择B的超过50%,选择A的紧随其后,也达到32.87%,这是人民对公司CEO道德楷模的强烈要求,突出强调了伦理道德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选择C、D的较少,合计才14.35%,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公司CEO是首席执行官,首先应该是首席道德官,是公司道德楷模”没有必要。常言道,“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能力突出的人往往在择慎重。![](11.gif)
分析:(1)对这个问题选择A、B的占92.59%,占绝对多数,这是人们对“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是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的道德基石”的一般看法
(2)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
(3)选择“没道理”和“不好说”的占7.41%,占绝对少数。
![](12.gif)
分析:(1)选择A、B两项的为84.04%,持肯定观点,赞成“在商品市场中顾客是公司的上帝,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是公司的上帝”。
(2)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顾客的战略意义,而对于顾客的战略意义已由“满足顾客需求”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等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能力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3)“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顾客为尊,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但是顾客天生就不是平等的.
![](13.gif)
分析:(1)选择A的排在第一位,占48.13%,选择B的紧随其后,占45.79%,反映了人们的普遍看法。
(2)选择A、B的占6.08%,比较少。忽略市场经济的本源—诚信问题,就等于建大厦于沙丘之上,摇摇欲坠;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信缺失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极大损失,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4.gif)
分析:(1)调查结果表明:66.67%的人选择“相信”,17.59%的人选择“完全相信”,仅有15.75%的人选择“无所谓”、“不相信”,说明人们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生意心态与运气很重要”持积极态度。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教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果报应”理论事实上经历了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因果报应论”也逐渐地深入人心。
![](15.gif)
分析:(1)这组数据显示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52.07%的人回答“不想做,可没办法”.
(2)33.18%的人回答“完全能理解”,这部分人在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应该及时得以纠正。11.98%的人回答“无所谓”,这一部分人对“送礼或提供回扣”已经麻木,习以为常,失去知觉,也是被纠正对象。
(3)只有2.76%的人回答“宁可不做也反对”,这是一部分有正义感的有识之士,可惜这种人太少了!
![](16.gif)
分析:(1)60.64%的人选择A、B两项,认为“在公司经营中,进行适当夸张和自我标榜以及加点水分的广告宣传”是必要的,而13.89%的人麻木地认为无所谓,反映了人们对广告的认识误区。
(2)25.46%的人选择D项,认为“在公司经营中,进行适当夸张和自我标榜以及加点水分的广告宣传”不可行。
![](17.gif)
分析:(1)令人惊喜的是,有69.30%的人选择“有必要的”,另外又有17.67%的人选择“很有必要的”,说明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伦理道德因素在公司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2)“义以生利”、“义,利之本也”,是中华经济伦理的合理内核.
(3)只有9.77%的人选择“无所谓”,3.26%的人选择“没有必要的”。
![](18.gif)
分析:(1)68.84%的人认为我国大学应该尽快开设企业伦理学课程,24.65%的人认为“应该开设,但不急”,只有6.52%的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必开设”。
(2)目前我国企业伦理教学还处于一个探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为大多数学者公认的稳定、成熟系统;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伦理学给予了充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体系也成熟得多,美国最佳10所商学院MBA的9门核心课程开设有企业伦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9.gif)
分析:(1)认为“有价值”、“很有价值”的分别占59.53%、33.02%,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
(2)要使经营活动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就必须存在伦理道德的引导;此外消费者不仅有利益偏好,而且也有道德偏好,道德偏好影响消费行为。
(3)只有7.45%的人选择“无价值”和“没有必要”,占绝对少数。
(二)我国企业伦理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对企业伦理道德的概念、框架以及基本问题的理解比较模糊
对于企业伦理道德的内涵,选择“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和 “经营哲学”的分别为122人次、108人次、86人次和63人次,每个选项所占比例都不高(最高的也只有32.19%),反映了人们对企业伦理道德涵义的理解模糊不清
企业伦理的道德环境建设尚不完善
关于企业伦理道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问题,选择“非常重要”的只有29.95%,说明企业伦理的道德环境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对于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根本,选择“完全同意”的占48.13%,选择“同意”的占45.79%,反映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普遍认识,这是令人欣喜的!
谈及对企业活动和经营成果开展道德指标评价,92.55%的人认为“有价值”或“很有价值”,7.45%的人认为“无价值”或“没有必要”,期望企业能够切实贯彻这项工作,完善企业伦理的道德环境建设。
企业伦理的法制环境建设尚不健全
谈到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基础的占94.86%。
关于适当夸张、自我标榜以及加点水分的广告宣传,60.64%的人选择“很有必要的”或“有必要的”,13.89%的人麻木地认为“无所谓”,这些都是广告认识的误区,说明我国企业伦理的法制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企业伦理道德教学体系尚不稳定、成熟
关于企业伦理学的开设,68.84%的人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尽快开设企业伦理学;24.65%的人认为,“应该开设,但不急”,事实上我们认为,企业伦理学的开设已经不能再缓了;6.52%的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必开设”。折射出我国企业伦理道德教学还处于一个探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稳定、成熟系统。
企业职员的伦理道德境界亟待提高
对于企业CEO应该是首席道德官,是企业道德楷模的这个问题,仍然有14.35%的人认为“无所谓”或“不赞同”。
关于企业决策是否应该优先关注和考虑伦理道德因素,9.77%的人次选择“无所谓”,3.26%的人次选择“没有必要的”,对这部分人道德境界,我们持怀疑态度。
(三)关于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对象中,认为目前我国企业伦理道德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合计占83.79%,真实反映了我国企业伦理道德现状,概括了整个社会对企业伦理道德状况的一般认识。从调查结果可知,我国企业伦理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存在诸多问题,充分说明我国企业伦理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1.重新审视企业伦理的概念、框架以及基本问题
2.从社会大局出发,加强企业伦理的道德环境建设
3.“乱世用重典”,更需要综合治理
4.不断深化企业伦理道德的教学改革
5.锤炼与发展企业道德品质,升华企业道德境界层次
反面案例
万福生科公司财务舞弊案(PPT)